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安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时间:2021-02-26 11:29:17 来源:中安在线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铜陵市铜官区各社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挖掘辖区内各种有效人力资源,依托实体化、网络化、专业化三大服务平台,通过项目化运作、社会组织孵化、水滴时间超市等多种载体,把以往比较分散、自发的志愿者服务变成有组织、有安排的集体活动,逐步形成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服务格局,有力推进了居民自治向纵深层次发展,使得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得到了全面提升,积极营造了“好人就在身边,人人都是好人”的志愿服务浓厚氛围。通过驰而不息的坚守和久久为功的努力,目前全区社区志愿者总人数达到了5.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02%,并先后涌现出天井湖社区“临终关爱”、鹞山社区“爱心驿站”和“娃娃楼长”、金口岭社区“连心桥工程”、阳光社区“王绪宏爱心志愿者联盟”等一批社区优秀服务品牌和最佳服务项目。但深入调查该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依然能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铜陵市铜官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社区志愿服务意识亟待增强。目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人群相对仍然较少,尚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没有达成充分的共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尚待培育。

二是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动经费极为匮乏。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障,资金投出的数量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而目前的现状是社区工作经费本来就较为紧张,全部依赖于政府资金投入不太现实,因此资金来源问题是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关键要素。

三是社区志愿服务人群呈现出老龄化现象。目前现状是社区志愿者多数是离退休人员以及难以找到工作的“4050”人员,在职的社区居民和辖区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人群较少且积极性不高,所以目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难以形成一定的气候,呈现出单打独斗的状况。

四是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存在单一化现象。全区各个社区目前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提供政策咨询、免费维修、医疗保健、治安巡逻、环境清理等方面,活动项目相对来说较为单一,这些服务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各层级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及精神需求。

二、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社区志愿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区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发扬时代新风尚,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积极调动辖区共建单位和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

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的,切实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意识。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利用好现有的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建设中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档次的志愿服务活动,极大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二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引进社会资金为要素,努力形成多元参与的良好格局。要开展好社区志愿服务就必须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在政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的加入,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使志愿服务形成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从而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专业化、职业化为主体,全力提升社会人群的参与度。通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以社区党支部、网格员、辖区单位为基础,努力形成“专业社工+辖区单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要充分发挥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和专职社工的专业优势,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切实加强与市属高校紧密联系、采取“定单式”方法培养高素质的社工人才队伍,着力提高职业化社区志愿者比例。

四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抓手,极大地满足社区各种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为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社区应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及时收集辖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并根据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科普文化、法律普及、医疗咨询、老人关爱等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接地气、贴进居民生活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满足各种人群多样化的需求,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来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作者 杨杰)

原标题:铜官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编辑:侯程方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